校門變遷紀要

60年的歲月中,學校校門由成功街側改至興東南路側。然而,無論新舊,校門都是歷屆東光人校園印象中最深刻的註腳。

舊校門位於成功街側,建於民國50年,時為學校前身羅東中學羅東分部之校門。形式以四根立方柱支撐平頂構成,宛如閩南廟宇的三川門,造型小巧簡潔。此係當時宜蘭縣國中、小學校門的制式形式,充分表現民國 50年代公共建築風格。
民國52年東光初級中學獨立設校、民國57年改制為國民中學,校名雖有更易,但校門主結構並未變化。來源:東光國中)
民國92年,東光國中的舊校門作為宜蘭縣僅存完整之民國50、60年代形式校門,因其歷史文化價值而獲登錄為歷史建築。(來源:東光國中)
民國82年,東光國中通往興東南路之校地完成徵收,遂於興東南路側新建朝向東方之校門。校門牆為李金城建築師設計,其上以隸書金屬字體呈現校名,方圓相濟、輕重有致,展現大器格局。(來源:東光國中)
民國107年,歲月更迭致使校門牆逐漸老舊破損,因而爭取宜蘭縣政府補助經費 100萬元,以「鯨彩東光」為意象設計整建。
校名為陳忠藏老師題字,圖像則由潘勁瑞老師創作、花蓮馬賽克拼貼藝術家陳奕嘉老師 完成。(來源:東光國中)
校名牆主視覺以鯨魚為意象,取鯨魚遨遊於廣闊大海,鼓勵東光人當具備胸懷世界、迎向挑戰的格局與氣魄。
鯨魚象徵著臺灣,鯨背上的山脈與林木,代表認同土地與鄉土情懷,也寓意羅東地區曾經是輝煌的林業重鎮以及宜蘭縣重視環境永續核心價值。鯨首處燦爛的陽光則鏈結本校校名,期勉東光之子迎向陽光、創造希望。
整體構圖以流線的弧形與海水、波浪的曲線和諧呼應,呈現蘭陽山海的優美景象。飛鳥自在翱翔其間,彰顯東光親師生齊心合作共好畫出美的教育天際線。(來源:東光國中)

東光一甲子校舍風貌

本校於民國52年10月獨立為宜蘭縣東光初級中學,位於羅東鎮成功里。校地面積在羅東中學羅東分部時期,先後於民國48 年購地1.2公頃、50年購地0.5公頃、51年購地1.5公頃,合計3.2公頃。

校舍歷年來亦逐步增建,使校園學習環境更加完善。而隨時間推移,舊校舍與新增建築,各自成為不同世代東光人的成長記憶。東光一甲子的校舍風貌變遷,正是60年來的學校發展史。

民國52年獨立設校時的校舍
民國56年時的校舍。增建校舍一棟。
民國60至64 年間的校舍。增建工藝教室、理化教室。而創校時所植花草樹木,已枝葉扶疏,欣欣向榮。
民國65至73 年間的校舍。增建辦公大樓、精神堡壘及多間教室。
民國74至80年間的學校建築。增建圖書館、司令台。
民國81、82年的學校建築。先後新建科學館、學藝館、體育館。
民國83至93年間的學校建築。此時期新建東光樓、豎立有教無類石碑。
民國94年至106年間的學校建築。此時期新建教學大樓三棟。
民國107至112年的學校建築。此時期拆除仁愛樓、改建橄欖球場、增建風雨操場。